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,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孩子能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,並從中學習成長。在台灣,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學業、技能或創意方面找到自己的方向。但是,要怎麼幫孩子找到興趣呢?這確實讓很多父母感到困擾。
說到學習,家長常常只看到最後的成果,但老師可以看到孩子在學習時的每個小進步。老師就像是支撐學生的支架,默默地幫助學生一步一步往上爬。有了這樣的幫助,學生才能學得更好、走得更遠。老師負責教學方法,而學習成果則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的結果。
在這個學習過程中,家長扮演著重要角色。現在的世界變化太快,我們的孩子需要更多時間來適應和學習。雖然台灣現在面臨少子化和缺乏老師的問題,但同時也缺少專業人才,這是很奇怪的現象——我們沒有足夠的人才來做這些工作,但這些工作卻非常需要人才。
隨著我們從工業時代邁入AI時代,培養人才的方式也需要改變。未來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呢?許多跨國企業已經指出,未來人才最需要的是溝通能力,以及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快速應變和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。這與傳統教育著重「背多分」的方式大不相同,因此父母需要為孩子提供練習這些能力的機會。
第一步:鼓勵孩子嘗試不同的活動
興趣的萌芽往往來自於多樣化的體驗。作為父母,我們可以提供孩子更多的機會去接觸新事物,從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熱情。例如,讓他們參加學校的社團、報名課後才藝班,或者參與志工活動,都是很好的選擇。
案例分享: 小明是一名國中生,原本對課業並不特別熱衷。但是在父母的鼓勵下,他嘗試了學校的合唱團,並意外發現自己對音樂非常感興趣。從此,他開始主動學習樂器,並在高中時加入了校園樂團。這種探索的過程,讓小明找到了自己的興趣,並因此打開了更多學習的可能性。
小提醒: 父母在鼓勵孩子嘗試時,要避免強迫或施壓,讓孩子有自由選擇的空間,會更容易激發他們的動力。
第二步:與孩子一同反思與討論
嘗試新事物後,與孩子進行反思與討論是關鍵的一步。透過對話,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感受與興趣所在。例如,詢問孩子以下的問題:
● 你最享受的活動是什麼?
● 為什麼你會對這個活動感興趣?
● 參加這個活動時,你學到了什麼新技能?
這些問題不僅能幫助孩子更有系統地思考自己喜歡什麼,還能建立起父母與孩子之間更緊密的溝通橋樑。
案例分享: 小華的父母每週會與她進行一次“家庭分享時間”,讓她分享一週中最特別的經歷。一次,她提到自己在科展活動中製作模型的過程非常有趣,並希望進一步學習工程相關的知識。這段對話讓父母了解到她的興趣,並幫助她報名了相關的課程。
第三步:支持孩子設定目標並提供資源
當孩子對某個領域產生興趣後,父母的支持與引導將成為他們持續學習的動力來源。這包括幫助孩子設定具體的學習目標,並提供必要的資源。例如,如果孩子對程式設計感興趣,父母可以為他們查找線上課程、購買相關書籍,甚至聯繫專業的指導老師。
案例分享: 小美對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父母為她訂閱了多本文學雜誌,並鼓勵她參加校內外的寫作比賽。在父母的支持下,小美不僅提升了寫作技巧,還因此獲得了獎項,甚至考慮未來以此為職業發展方向。
小提醒: 在提供資源的同時,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與節奏,避免過度干涉,以免讓孩子感到壓力或失去興趣。
讓學習成為創造價值的歷程
幫助孩子找到興趣並由此創造價值是一個需要時間和耐心的旅程。這個過程可能充滿挑戰和未知,但透過父母持續的陪伴與支持,每一個嘗試都是成長的機會。當父母願意投入時間,與孩子一起探索新事物、共同反思經驗,並在適當時機給予鼓勵和資源支持時,孩子就能逐步建立自信,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方向。最重要的是,在這段探索的過程中,父母的理解與關愛不僅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自己,更能讓整個學習旅程充滿溫暖與意義,為親子關係注入更深層的連結。
翔想教育
官方LINE:https://rink.cc/yqxaw
官網:www.anjo.education
Email:[email protected]
店家日報:https://buzzdaily.tw/store/asm2024111406